59岁的张锐(见图,资料照片)中等个头,两鬓有些斑白,说话不紧不慢。办公室茶几上,放着两个胡杨木的根雕。“从农民手上买的,要带回北京去。”因为援疆快结束了,张锐话语中透着不舍。
回忆起当初的援疆选择,张锐仍感到很激动。2016年12月20日,领导找他谈话:“援疆前方指挥部需要一位农业技术人员,你能去吗?”“我能去!”张锐声音不大,却斩钉截铁。
“这是一种召唤,我的心听从了。”张锐说,之前曾有抵触情绪,“单位这么多人,为什么要选快退休的我。当得知当地情况,我感到不能推辞。”
张锐的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等,父亲言传身教,“援疆”这个词在张锐心中分量很重。当夜,张锐便在日记中写道:“和平时期不像战争年代那样时刻面临流血和牺牲的考验。体现党员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,是看在党组织需要他奉献的时候,能否勇敢接受并圆满地完成任务。这次援疆就是对我的一次考验,党组织需要我,我必须无条件服从。”
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工作,张锐一干就是30多年。他对业务精益求精,主持过多项国家级林果业课题,仅农业规划就做过200多个。
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先导区,是北京市重大援疆项目。2017年7月,园区建设启动,担任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的张锐挑起了大梁。做规划,拿方案,下基层……一向做事认真的张锐铆足了劲工作,常常夜里一两点才回宿舍休息。
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138个大棚里,酸奶甜瓜、软籽石榴、四翅滨藜等生机勃勃、长势喜人。这些附加值很高的农林作物,不仅在农业科技园先导区扎下了根,而且正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“金果果”,被推广到更多的地方。
沙漠中土壤养分少,张锐一次次试验,终于摸索出将沙子、椰糠和羊粪按比例复配种植高产农作物的法子。当地贫困户承受风险能力弱、设施农业管护经验少,张锐和有关部门一起完善了“专家+农户+公司+合作社”的全托管企业化运作模式。
目前,1100亩的园区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基地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农民就业人才培养基地,示范作用初显。“越难的事情,越会激发我的斗志,我愿做沙漠中的一滴水。”张锐说。
墨玉县托胡拉乡巴热特拉村是深度贫困村。全村400多户,建档立卡贫困户占60%以上。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帮扶。农业科技园工厂化生产的6批50吨大麦苗精饲草,免费提供给贫困养殖户;免费发放1000只鹅苗和5000株菜苗;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……2018年底,巴热特拉村如期脱贫。
“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,我们义不容辞。”张锐常这样说。
在和田市吉亚乡金叶新村,贫困户图尼亚孜?阿卜杜卡德尔承包的大棚里,3个品种的甜瓜结满了藤蔓,丰收在望。“我承包了两个大棚,年纯收入可达两万元,前年就脱贫了。”图尼亚孜开心地说。
核桃是和田地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。为了推动核桃产业的优化升级,张锐常常在核桃地里做示范,组织开展核桃管理、销售分析等讲座。两年来,和田各县市的核桃产量、品质不断提升,农民收入不断增加。
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委书记陈宝军说:“张锐全身心投入援疆工作,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,令人感动。”
张锐身体不太好,妻子郝王红放心不下。刚退休时间不长,听说新疆需要支教老师,她主动报了名。2017年9月,郝王红来到和田市京都幼儿园当幼儿教师。从此,他们成为北京市援疆队伍里唯一的一对援疆夫妻。
张锐夫妻在新疆与阿不都巴克?努日结对子。利用假期,夫妻俩把阿不都巴克?努日上小学4年级的孙女接到北京,住在自己家里。参观天安门,爬长城,整整玩了10天。回去后,满满两大本照片,让阿不都巴克?努日一家爱不释手。“民族团结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。付出真心,就会收获真情。”张锐说。
郝王红在幼儿园十分受欢迎。年轻教师都叫她郝姨,孩子们都叫她郝奶奶。
郝王红原计划到新疆主要是为了照顾老伴,不曾想却一头扎进幼儿园。“孩子们太可爱了。他们需要我,我也打心眼里喜欢他们。”
“张锐就像一滴水,融进了新疆大地,流进了当地群众心里。他是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。”北京援疆干部王文征认为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0年01月17日 06 版)